近日
“‘钢腿女孩’牛钰自述遭网暴”的视频
引发热议
(资料图片)
2008年汶川地震中
11岁的牛钰被埋3天3夜
她保住了生命
但不幸失去右腿
虽然遭遇不幸
但牛钰依然笑着面对生活
她乐观地称自己为“钢腿侠”
2023年3月26日
牛钰发布视频
自述遭遇网暴
在她公开的私信记录中
个别网友对其进行了
极其恶毒的侮辱谩骂
其中有人说
“一大早刷到你的视频真的心情不好”
△来源牛钰个人社交账号
牛钰在回应这些私信时称
“没腿的话,
那就听一首歌,
看一本书,
睡一个好觉。”
她还表示
生活本身就有各种各样的可能
“别人永远无法定义你,
只有我们自己知道,
我们是什么样的人。
你想做什么就去做,
你想爱的人就勇敢爱。”
26日晚
对于牛钰自述遭网暴一事
@四川残联 在网友评论区表示
已跟当事人联系
会继续跟进关注
此前
牛钰积极开朗的生活态度
曾打动不少网友
她踩着“机械小钢腿”
亮相上海时装周
她也曾给假肢绑上闪光棒
在大街上奔走
她还报名参加了汶川马拉松
在路人的加油声中
咬牙走完了全程
3个月前
这个乐观豁达的姑娘
成功当选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
目前,牛钰从事摄影工作
她通过拍摄公益类原创视频
呼吁社会关心关爱残障人士
“我国的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人,
我希望用自己一份力量,
让更多人关注这个群体。”
牛钰直面网暴,为残障人士发声
据牛钰介绍,在短视频平台,很多评论还是很温暖的,但也有一些恶意评论和骚扰,甚至干扰到她的生活。
牛钰说:“有时候看到恶评,尤其是被骂得特别狠的时候,心情会不好。但就算骂我,最多影响我心情,我还是我。对我身边朋友这样的话,我就觉得有点过分。”
“我的粉丝有一些残障人士,也有很多年轻的残障人士,他们给我发了不少私信,我也了解到很多他们的想法。”牛钰介绍,残障人士在社交媒体上发视频,分享自己的经历,是件很好的事情,“我们是想鼓励更多残疾朋友能够站在阳光下面。同时,让更多人去了解残疾人群体,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一些正确的帮助。”
看到和她一样的男孩女孩遇到恶意评论和骚扰,她感到很气愤。
“其实社会现在对我们已经很包容了,大家都很关心这个群体。我觉得我还是要站出来,说更多的话。”牛钰坦言。
她说,自己之所以站出来说这事,是要让更多所谓“喷子”能够看到,不要对别人的身体缺陷进行攻击,希望网络上多一些正能量,对残障人士多一些关爱。
遭遇网暴后维权为何如此之难?
■ 成为施暴者的门槛很低
网暴事件中的施暴者,参与门槛很低,只需要动动键盘、恶语相加,发泄自己的愤怒和不满。他们很少会反省,无法与受害者同情,甚至没人承认自己曾经参与过网暴。
■ 对于“网暴”的界定难以兼顾“快速”与“精准”
在不同场景、人际关系、个人主观感受下,“网暴”与“非网暴”往往难以明确区分。因此,平台处理快速聚集的网暴内容时,难以兼顾“快速”与“精准”,存在错审、漏审等问题。
■ 寻找施暴者和维权的过程非常艰难
从诸多案例中可见,受害者很可能连施暴者的真实身份都无法得知,加之界定网络暴力边界较模糊,受害者在事后收集证据、起诉施暴者、等待判决的过程十分漫长、成本十分高昂,维权路走得极其艰难。
■ 受害者会陷入持续的网暴后遗症
施暴者的肆意妄为、突然的舆论发酵和艰难的维权过程,让网暴受害人的心理创伤长时间难以治愈,绝望之中的他们往往等不及正义到来就已濒临崩溃。
让网暴者付出法律代价
平台责任落到实处
雪崩的时候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。无视黑白、添油加醋、发表攻击性评论、给当事人留言泼脏水的行为,不仅冲破了道德的底线,更践踏法律的红线。
遏制网暴,需要互联网参与者的谨言善行。没有办法阻止施暴者,可以让自己不成为下一个施暴者。当遇见了指向性很强的情绪性发言或评价时,请在尝试发言或转发之前三思而后行。阻止事件发酵本身,也是在反对恶意的发展。
遏制网暴,法律必须长出牙齿,对网暴者重拳出击。谣言止于智者,更要止于法律。
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,“法不责众”是个伪命题,应当让所有参与网暴的人承担责任,包括首发者、捏造者、虚假信息多发者、话题创建和管理者等等。
只有藏匿于网络的网暴者被“揪”出来,曝光于现实,真正受到惩罚,才能使其收敛,真正约束行为。只有擦亮法治利剑,打击网络暴力,才能更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、维护清朗网络空间。
遏制网暴,处于“第一现场”的平台须履行主体责任。要防患于未然,平台要第一时间斩断传播链,通过算法识别、人工接诉等机制快速鉴定网暴言论,及时予以删帖、封禁账号等处罚。网络暴力发酵阶段,通过官方渠道及时有效发布事实相关信息,不给好事者、造谣者以可乘之机。
只有当正义之声压倒恶言恶语,才能让受网暴者感受到温暖的支持,才会有坚强面对社会的可能。
近日,中央网信办发布消息,针对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网暴问题,多家网站平台集中发布防网暴指南手册,加大防范处置力度,从风险提示、一键防护、私信保护、举报投诉等多个维度,帮助网民快速有效防范网暴侵害,倡导文明上网、理性表达,共建良好网络生态。
今日气象
来源:人民日报、红星新闻、中国新闻网、央视新闻、半月谈等
编辑 李俪 审核 蒋波 钟玮
更多新闻下载
杭州首席新闻客户端
“杭+新闻”
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东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